和林格爾縣首家農業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——和元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自2025年8月成立以來,便以專業化運營、規范化管理為抓手,精準破解了當地“農業企業用工難、農村農戶找活難”的雙重困境,成為連接勞動力與用工需求的 “關鍵橋梁”。
勞務合作社的快速發展,離不開舍必崖鄉10萬畝集中流轉土地的堅實支撐——大規模土地集中流轉后,當地農業生產從零散種植轉向集約化、規?;洜I,不僅催生了播種、田間管理、收割、分揀等持續穩定且批量的勞務需求,還讓用工需求更集中、訂單更明確,為合作社開展規模化勞務服務提供了“源頭活水”,徹底避免了零散土地用工需求碎片化帶來的服務難題,這也成為合作社吸引勞動力、對接企業的核心資源優勢。
立足這一優勢,合作社創新構建“成員出資 + 專業化服務”雙輪驅動模式,一方面通過成員出資夯實運營基礎,另一方面建立起涵蓋261名不同工種勞務人員的數據庫,實現勞動力資源“一人一檔、技能清晰”。同時,依托村集體推薦、鄉鎮就業服務站對接等渠道,把以往分散在各村的勞動力“聚沙成塔”,形成“統一組織、按需調配”的規模化、標準化勞務輸出體系。
在具體服務中,勞務合作社以“訂單驅動 + 按能派單”為核心運行邏輯:先與轄區內的農牧業企業、種植大戶簽訂明確的勞務訂單,明確用工數量、技能要求和薪資標準;再根據訂單需求從數據庫中篩選對應技能的社員,實現勞動力與用工需求的精準匹配。此外,勞務合作社還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,每一份勞務輸出都簽訂規范合同,明確工作內容、薪資結算方式和權益保障,切實守護務工人員的“錢袋子”。
這一模式的優勢在實踐中持續凸顯,形成了“農戶、企業、農村”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。農戶徹底告別“單打獨斗”找活的困境,勞務合作社統一對接訂單、保障權益,既解決了“找活難”,又降低了欠薪風險;企業/種植大戶無需再耗費精力逐個招聘、管理零散工人,直接對接合作社即可獲得“打包式”勞務服務,大幅降低了用工管理成本;對農村發展而言,合作社優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、脫貧監測人口等重點群體,既增加了農戶家庭收入,又有效緩解了勞動力外流導致的農村“空心化”問題,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穩定的人力活力。
未來,勞務合作社將計劃拓展農業技術培訓,提升社員專業技能,讓更多農戶實現穩定增收,持續深化服務能力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主辦單位: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:1501230002 網站支持IPv6
聯系電話:0471-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-1 蒙公網安備15012302000166號
聯系地址: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計查詢
(Mac用戶使用Command+S保存)
和林格爾縣首家農業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——和元勞務服務專業合作社自2025年8月成立以來,便以專業化運營、規范化管理為抓手,精準破解了當地“農業企業用工難、農村農戶找活難”的雙重困境,成為連接勞動力與用工需求的 “關鍵橋梁”。
勞務合作社的快速發展,離不開舍必崖鄉10萬畝集中流轉土地的堅實支撐——大規模土地集中流轉后,當地農業生產從零散種植轉向集約化、規模化經營,不僅催生了播種、田間管理、收割、分揀等持續穩定且批量的勞務需求,還讓用工需求更集中、訂單更明確,為合作社開展規?;瘎趧辗仗峁┝恕霸搭^活水”,徹底避免了零散土地用工需求碎片化帶來的服務難題,這也成為合作社吸引勞動力、對接企業的核心資源優勢。
立足這一優勢,合作社創新構建“成員出資 + 專業化服務”雙輪驅動模式,一方面通過成員出資夯實運營基礎,另一方面建立起涵蓋261名不同工種勞務人員的數據庫,實現勞動力資源“一人一檔、技能清晰”。同時,依托村集體推薦、鄉鎮就業服務站對接等渠道,把以往分散在各村的勞動力“聚沙成塔”,形成“統一組織、按需調配”的規?;?、標準化勞務輸出體系。
在具體服務中,勞務合作社以“訂單驅動 + 按能派單”為核心運行邏輯:先與轄區內的農牧業企業、種植大戶簽訂明確的勞務訂單,明確用工數量、技能要求和薪資標準;再根據訂單需求從數據庫中篩選對應技能的社員,實現勞動力與用工需求的精準匹配。此外,勞務合作社還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,每一份勞務輸出都簽訂規范合同,明確工作內容、薪資結算方式和權益保障,切實守護務工人員的“錢袋子”。
這一模式的優勢在實踐中持續凸顯,形成了“農戶、企業、農村”三方共贏的良好局面。農戶徹底告別“單打獨斗”找活的困境,勞務合作社統一對接訂單、保障權益,既解決了“找活難”,又降低了欠薪風險;企業/種植大戶無需再耗費精力逐個招聘、管理零散工人,直接對接合作社即可獲得“打包式”勞務服務,大幅降低了用工管理成本;對農村發展而言,合作社優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、脫貧監測人口等重點群體,既增加了農戶家庭收入,又有效緩解了勞動力外流導致的農村“空心化”問題,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穩定的人力活力。
未來,勞務合作社將計劃拓展農業技術培訓,提升社員專業技能,讓更多農戶實現穩定增收,持續深化服務能力,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