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呼市向南走一走,就是幸福臺格斗”——這句朗朗上口的宣傳語,如今已成為和林格爾縣臺格斗村最鮮活的注腳。這個曾飽受“行路難、吃水難、住房難”困擾的貧困村,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蝶變之路,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躍升至22000元,近三年村集體資產增值1500萬元,成為呼和浩特市鄉村振興的標桿。
走進臺格斗村,硬化道路如絲帶般串聯起青磚灰瓦的民居,自來水管道取代了村口的旱井,村廣場上文化活動正酣。誰能想到,十年前這里還是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貧困村?過去的臺格斗,溝壑縱橫、土地貧瘠,村民住在破土坯房和窯洞中,吃水靠旱井,行路靠人背馬馱。改變始于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,村里安裝自來水、改造土坯危房,硬化通村公路與小街小巷,還建成了村廣場、衛生室、文化室、紅十字會急救室,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。
環境變好了,人們發展的心氣兒也更足了。
生態打底,“杏”福之路越走越寬。臺格斗村擁有2000 多棵古杏樹,這是大自然賜予村莊的寶貴財富。十年前,村民們守著這片杏林,卻未能將其轉化為致富的資源。如今,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,村里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鄉村旅游業。從2016年起,每年舉辦的杏花節成為臺格斗村的一張亮麗名片。每到杏花盛開的季節,漫山遍野的杏花競相綻放,粉白相間的花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。情侶們攜手走過寓意美好的“杏福連理橋”,在“百年杏樹林”中感受古村的詩意,除了杏花節,村里還舉辦采摘節、年貨節等活動。游客們不僅能欣賞美景,還能體驗采摘的樂趣,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。隨著游客的增多,村里的道路也有了新名字,“杏福路”見證了村莊因杏林而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。

伴隨著鄉村旅游的火熱,村民創業熱情高漲。9家地道的農家院與6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二十萬人次,僅旅游一項年收入就達100多萬元。今年,村里更是鼓勵更多村民發展“庭院經濟”,土雞養殖、石磨豆腐、手工粉條、現做豆芽與饅頭等小作坊在農家院落里飄香,既豐富了游客餐桌,也讓村民的錢袋子日漸充盈。
臺格斗村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,還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。這里曾是安正福武工隊的革命根據地,作為革命老區,村里依托紅色資源,建成了臺格斗地道戰遺址公園、重走長征紅色研學公園等設施。一條長約2.5公里的“長征”研學旅游路線,再現了紅軍戰士當年克服千難萬險的偉大歷程,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前來開展課外研學活動,以及企事業單位員工前來拓展訓練。通過傳承紅色文化,臺格斗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精神動力,讓游客在欣賞美景、體驗鄉村生活的同時,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,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奮斗精神。
臺格斗村的十年,是一部充滿泥土氣息的奮斗史詩。如今的臺格斗,春有杏花如雪,夏秋果實滿枝,四季皆可體驗鄉村慢生活。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曾經的“荒山溝”蝶變為“看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的美麗鄉村樣板。正如村中那條“杏福路”所寓意的,臺格斗人用十年奮斗,將昔日的困頓溝壑耕耘成今日的幸福坦途。?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
主辦單位: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:1501230002 網站支持IPv6
聯系電話:0471-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-1 蒙公網安備15012302000166號
聯系地址: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計查詢
(Mac用戶使用Command+S保存)

“呼市向南走一走,就是幸福臺格斗”——這句朗朗上口的宣傳語,如今已成為和林格爾縣臺格斗村最鮮活的注腳。這個曾飽受“行路難、吃水難、住房難”困擾的貧困村,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蝶變之路,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躍升至22000元,近三年村集體資產增值1500萬元,成為呼和浩特市鄉村振興的標桿。
走進臺格斗村,硬化道路如絲帶般串聯起青磚灰瓦的民居,自來水管道取代了村口的旱井,村廣場上文化活動正酣。誰能想到,十年前這里還是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貧困村?過去的臺格斗,溝壑縱橫、土地貧瘠,村民住在破土坯房和窯洞中,吃水靠旱井,行路靠人背馬馱。改變始于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,村里安裝自來水、改造土坯危房,硬化通村公路與小街小巷,還建成了村廣場、衛生室、文化室、紅十字會急救室,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。
環境變好了,人們發展的心氣兒也更足了。
生態打底,“杏”福之路越走越寬。臺格斗村擁有2000 多棵古杏樹,這是大自然賜予村莊的寶貴財富。十年前,村民們守著這片杏林,卻未能將其轉化為致富的資源。如今,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,村里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鄉村旅游業。從2016年起,每年舉辦的杏花節成為臺格斗村的一張亮麗名片。每到杏花盛開的季節,漫山遍野的杏花競相綻放,粉白相間的花海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。情侶們攜手走過寓意美好的“杏福連理橋”,在“百年杏樹林”中感受古村的詩意,除了杏花節,村里還舉辦采摘節、年貨節等活動。游客們不僅能欣賞美景,還能體驗采摘的樂趣,品嘗地道的農家美食。隨著游客的增多,村里的道路也有了新名字,“杏福路”見證了村莊因杏林而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。

伴隨著鄉村旅游的火熱,村民創業熱情高漲。9家地道的農家院與6家特色民宿年接待游客超二十萬人次,僅旅游一項年收入就達100多萬元。今年,村里更是鼓勵更多村民發展“庭院經濟”,土雞養殖、石磨豆腐、手工粉條、現做豆芽與饅頭等小作坊在農家院落里飄香,既豐富了游客餐桌,也讓村民的錢袋子日漸充盈。
臺格斗村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,還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。這里曾是安正福武工隊的革命根據地,作為革命老區,村里依托紅色資源,建成了臺格斗地道戰遺址公園、重走長征紅色研學公園等設施。一條長約2.5公里的“長征”研學旅游路線,再現了紅軍戰士當年克服千難萬險的偉大歷程,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前來開展課外研學活動,以及企事業單位員工前來拓展訓練。通過傳承紅色文化,臺格斗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精神動力,讓游客在欣賞美景、體驗鄉村生活的同時,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,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奮斗精神。
臺格斗村的十年,是一部充滿泥土氣息的奮斗史詩。如今的臺格斗,春有杏花如雪,夏秋果實滿枝,四季皆可體驗鄉村慢生活。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“旅游飯”,曾經的“荒山溝”蝶變為“看得見山、看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的美麗鄉村樣板。正如村中那條“杏福路”所寓意的,臺格斗人用十年奮斗,將昔日的困頓溝壑耕耘成今日的幸福坦途。?